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

竹東台客畢業紀念 - 九降風


藍藍路!」

銘提議去看九降風。所以八點五十分我們就在德安華納威秀坐下了。

其實很久沒注意電影的訊息,所以聽到"九降風"三個字,
腦海自動浮現 : 泰國/九個年輕人/邪術/恐怖靈異片。囧,還好不是如此的電影。

看完後回家查一下網路,普遍說這是六級尾七年級頭的一段青春物語。
還好我並沒有看過原著,我並不希望看到九把刀之類的語句在紙上串動。

在電影院坐下後,我只想看到導演跟編劇說出一個好好醞釀過的故事的能力,而不是拷貝小說的能力。

內外拍攝此類型電影的一大通病,不外乎逼這些年輕角色裝苦悶,加上點家庭破碎,唱唱年少輕狂,吸吸毒打打人敲敲玻璃,最後發現原來一切都是一場夢,死的死傷的傷,然後人生還是要繼續。如果要這樣拍,看過一次類型電影也就夠了。

為什麼說這些東西是通病?因為這些苦悶都不是青少年獨享的事情
即使中年老年,都還是有人在這些問題的漩渦中掙扎。只不過成人比較懂得把問題隱瞞起來。
那把青少年丟入這樣的框架演出的戲,有什麼意思?
如果九降風也是這樣的電影,又有什麼好值得寫的?
畢竟同樣的東西,不少導演拍了又拍,再拍一次也只是多了一部很快就被遺忘的電影。

好九降風雖然是國片,雖然作者不是名作家,導演/編劇並沒有放棄用心打造這部電影,進而讓它成為指標的作法。先不論他們有沒有這麼想,不過往後要拿出一部青少年電影來討論觀賞的時候,不會再只有侯孝賢他們老一輩導演的作品可以考慮,這等同是台灣國片界的進步。

看九降風的時候,我不禁想著,青春物語是不是一定要有棒球?如同H2好逑雙物語的甲子園夢想,九降風也拿出了中華職棒,只不過還寫到職棒簽賭案,替原本單純的青春活力添上一份成人世界的闇影,增添又一份懷舊的氣氛,然而劇尾廖敏雄莫名其妙的對一個陌生男孩搞了過分的害羞,那個彆扭的笑容在大螢幕上彷彿是想對小男孩出櫃的笑,破壞了不少氣氛。

這樣的問題發展下去,我們還可以想到很多類型電影出現的元素 :
好比中年物語是不是一定要有失業/離婚/衝刺事業而忽略家庭/老同學發跡/老同學破產自殺?或者愛上女兒(好像沒看過愛上兒子)/愛上別的女人(or男人)?

降風裡出現了不少元素和符號,不過並沒有特別出色的題材,反而是處理的方式上感覺到導演認真醞釀氣氛的企圖,同時也的確成功的融入電影的節奏,至少我們從頭到尾都保持著對影片的回應,劇情節奏流暢,感情自然而訓練有素的演員也讓人在某些橋段捏了一把冷汗,不過當然不是全部,畢竟戲份是要瓜分的,戲分少的就比較可憐些,小胖很明顯被安排出場搞笑,只有最後撕牌有重點戲。

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在追逐著符號。金錢的符號/愛情的符號/幸福的符號等等。戲中也出現不少 : 棒球卡/昂貴機車/漂亮馬子/金錢/call 機/摺疊的書信/兄弟的語言,有些隨著時代漸漸消失,有些依舊存在,看著影片故事進行,叫人回想起從前那些慾望高漲的時光。

我很討厭用某些東西/行為來做為成人/青少年的分野。更討厭拿這些東西/行為,來做為框架拍攝青少年電影。然而,作為時間有限的電影,又不得不這樣拍,只怕編劇一時反客為主的寫錯重點。很幸運的,九降風在這個部分也沒有看到什麼失誤。懷舊的元素一個一個出現,但是沒有作做的痕跡,除了最後的廖敏雄的用力裝害羞(怒)。此外,頭髮爆炸前的張雅琴棒球新聞播報畫面穿梭在電影的各個段落,還吃了一個螺絲,只要看到她就讓我笑個不停。也不知道為什麼。

演員的表現很出色。我邊看邊想他們究竟幾歲,為什麼像高中生的人有這樣的演技。當然也可能是選角恰當的錯覺。


班長的鏡頭,劇裡幫她處理萌芽感情的方式很仔細。
導演設計了不少小鏡頭處理她對阿昇的感情變化。



小芸 : 「你劇尾會車禍死掉,保險受益人記得寫我好嗎?」
阿彥 : 「怎麼我的劇本上沒有死掉這段...老實說,妳是不是跟編劇有一腿。」


我一直覺得阿彥很像某人。


某人:沒有啦。我真的沒有去作part-time啦。

再來就是說到這部電影的鏡頭。
光是一個七人在游泳池的短短橋段,印象中鏡頭就換了七八個角度。


不過最可惡的是導演把床戲剪掉
背部全裸耶!


導演欠我的床戲一。


導演欠我的床戲二。


演員戲外時髦的很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延伸介紹 :


影集 : The Class 三年二班
一群久久不曾見面的小學同學同學會後發生的事情



The Class Trailer

沒有留言:

[最新文章 ]


[最新回應]